杨牧青:从甲骨四堂到十杰五十人百家五百位千士万众之略言(专稿)
今这篇《略言》小文能见之于网,原因有三。一是,2023年11月10日在艺界网主办“溯古追今——第三届甲骨文书法遗韵展”之际,我奉命执笔写就《导读》一文的思绪。二是,2023年11月13日由于著名甲骨文书法家张喜成先生从郑州来电交谈的因缘,我执笔写成专稿《甲骨文发现125年以来基本概况简述》一文(59页,3.19万字)的情结。三是,再读前五日刚仙逝的王宇信先生与韩国具隆会先生合著《甲骨学发展120年》一书的有关章节而生此念。故略言如下:
自甲骨文1898年秋经王懿荣先生辨识发现,历“四世五代”的探寻研究与推陈出新,至今125年来业已成为一门国际性学术研究对象,也是一门世界性大学问。
甲骨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甲骨文是中国先民智慧的高度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上各文明区域留传未曾中断消亡的文字,是当今汉字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想要深度的研学中华文化,增益人生智慧,朝闻道夕授教,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学习就是避不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综观甲骨文发现这125年以来,不论从学术研究层面还是艺术实践层面乃至当下科技文创产品的呈现,都是一批有识人士孜孜不倦的辛勤劳作结果。事实表明,前行者为后来者探出一条路,后来者只有不断地深入与创新,丰富内容,以有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甲骨四堂:学堂罗振玉(1866年-1940年),观堂王国维(1877年-1927年),鼎堂郭沫若(1892-1978),彦堂董作宾(1895-1963)。
甲骨四少:容庚,字希白(1894-1983);唐兰,字立庵(1901-1979) ;柯昌济,字纯卿(1902-1990);商承祚,字锡永(1902-1991)。(见1923年王国维为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作序,称:“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友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
甲骨五老:唐兰(1901-1979)、商承祚(1902-1991)、陈梦家(1911-1966)、于省吾(1911-1966)、胡厚宣(1911-1995),是1949年以后为甲骨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五位学者。
甲骨四第一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1845-1900)、甲骨文第一本著录《铁云藏龟》作者刘鹗(1857年-1909年)、甲骨文研究第一本著作《契文举例》作者孙诒让(1848-1908)、甲骨文第一本字典《簠室殷契类纂》作者王襄(1876 -1965),他们开风气之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甲骨学的诞生和草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甲骨五资深:李学勤(1933-2019)、裘锡圭(1935年生)、王宇信(1940-2023)、刘一曼(1940年生)、许进雄(1941年生)。
甲骨六外国权威:加拿大明义士(1885 -1957)、日本岛邦男(1907 -1977)、法国雷焕章(?年 -?年)、日本伊藤道治(1925年 -?年)、英国吉德炜(1932年生)、日本松丸道雄(?年 -?年)。
甲骨七领军:葛英会、朱凤瀚、宋镇豪、黄天树、蔡哲茂、朱歧祥、吴振武。
甲骨八老:容庚、商承祚、于省吾、唐兰、陈梦家、胡厚宣、严一萍、饶宗颐。
甲骨九新秀:唐际根、朱彦民、韩江苏、林宏明、徐义华、赵鹏、孙亚冰、铃木敦、何永三。(以上参见王宇信《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王宇信、具隆会(韩国)合著《甲骨学发展12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张坚、郭旭东、张源心主编《殷墟甲骨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笔者对一些学者生卒年作了简略补充。)
甲骨十杰:丁佛言(1878-1931)、丁辅之(1879-1949)、简经纶(1888-1950)、徐中舒(1898-1991)、朱芳圃(1895-1973)、潘主兰(1909-2001)、沙曼翁(1916-2011)、高明(1926-2018)、杨鲁安(1928-2009)、杨升南(1938-2019),笔者从甲骨文学术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呈现两个方面进行权衡后把这十位先生诸位列入“甲骨十杰”算是一件比较公允的事。
期以将来择时再进行比较分析后把李济、顾颉刚、斐文中、梁思永、石璋如、陈邦福、叶雨森、方法敛、林泰辅、陈邦怀、贝冢茂树、姚孝遂、杨树达、孙海波、王贵民、孟世凯、郑振香、屈万里、陈邦直、张政烺、游寿、陈桓安、马如森、贾书晟、徐无闻、杨锡璋、刘顺、金祥恒、沈建华、林沄、魏峰、曹定云、韩天雍、白川静、池田末利、谢济、彭邦炯、吉德炜、璩效武、尹乃铉、李运富、王经纬、刘克甫、常玉芝、郑慧生、王素、宋镇豪、张道森、陈爱民、韩志强、濮茅左、曹锦炎、郭青萍、黄锡全、谢兆岗、翟万益、王本兴、黄德宽、王蕴智、姬长明、刘颜涛、崔恒升、刘钊、齐航福、王道云、刘继贤、陈炜湛、张永山、彭裕商、陈年福、郑杰祥、蒋玉斌、刘兴隆、王子扬、莫伯峰、赵平安、白于蓝、陈楠……诸位列入“甲骨五十人”或“甲骨百家”,甲骨文发现125年以来的今后,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笔者力倡“全球甲骨文书法推广传播全球行”工作计划,随着“中国甲骨文播化世界”的广泛影响,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识人士投身此学中来,笔者更希望有“甲骨五百位”“甲骨千士”“甲骨万众”等称谓不断的产生,不断涌现,以承甲骨薪火相传之命脉。
天门开,贤人出。我们研究历史、探知文化、学习传统、汲取经典,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下社会,服务时代发展的需要,启思未来,有益将来。今时,我所做的这一切,惟有努力地期使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走出庙堂,走出圈层,让它多些大众普识普及化。癸卯十一月乙亥日杨牧青于北京。
附录:有关《甲骨文发现125年以来基本概况简述》一文主要参考资料
刘一曼《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上下册),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甲骨学》(增订本,上下册),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宋镇豪《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商代史》(十一卷),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蔡哲茂《甲骨缀合汇编》,冯时《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蒋玉斌《殷墟子卜辞的整理与研究》,彭裕商《殷墟甲骨断代》,陈炜湛《甲骨文简论》,郑杰祥《商代地理概况》,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黄天树《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甲骨文摹本大系》,沈建华、曹锦炎《甲骨文字形表》(增订本),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喻遂生《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裘踢圭《古文字学导论》,马如森《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濮茅左《殷商甲骨文》,张道森《甲骨文书法入门》,贾书晟《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吕思勉《中国通史》,杨宽《中国上古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