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作示范教程
2017-02-20 09:30:46
  • 0
  • 0
  • 4
  • 0

前言

应广大书画学习爱好者、网友和书画收藏家在近几年以来无数次的呼声、建议和强烈要求,以及我在推进“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的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学员和听众,普遍反映,提出建议,希望我能弄个讲义资料什么的,便于讲座过后能够温故学习,加强记忆。

我说,由于讲座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一次讲座的场所不同,听众、题目也不一样,而且涉及到的门类很多,知识面又极其宽广。如果要将讲座中提及的中国书法、国画和医、易、道、儒、佛等国学文化去逐一整理,编辑成册,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大部头书册,少说也有几百万字啊!

说真的,我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来支撑,这不是主观上的问题啊!

悲伤之余,只好借鉴“述而不作”的样子了。但是,我这个“述”不是孔老夫子那样“信而好古”的“述”,而是在前人先辈的基础上吸取精华,择我所好,纳入我的艺术实践中,厚积薄发式的一个新的“述”!但是,这又是一件系统性很强的文字工作,需要更多的投入,也就是一个文化的苦难旅程问题。

怎么办?

于是,今年起我就想再挤出一定的时间量,围绕我从事的书画艺术主题,选择一些重要的、核心的部分,试着整理出来,以供圈内外交流互学。

今时,暂以《杨牧青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作示范教程》的形式为名,理论加实践,示范加剖析,展示加鉴赏,陆续的进行线上编辑贴出,方便喜欢书画学习的人和收藏家们学习与鉴赏。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后来就有人根据“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意思弄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句颇为经典的古语,流传至今。它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同样的道理,对于喜欢学习书画的人来说,特别对从事书画艺术创作者而言,给一个“渔”的正确方式方法,才不会失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意。当然,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有了这“三心”显然是不够的,这仅仅是一个“用”而已,真正的是要发“正心”,也就是“无上菩提之道,这是“体”,体是根,是魂,不能停留在表象,悦人耳目,只有将体用能够正确完美的结合,才能称之是艺道正心啊!

首先,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

见<百度百科>词条: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是现时代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画派,是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文化学者杨牧青先生[1]所倡导的一个新的山水画风,它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鲜明风格,以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随之,有书画家相继呼应,对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展开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详见《杨牧青: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概述》一文。

又见相关<刊物网络>的引述:特别是公元2007年冬十月,杨牧青(是年35岁)提出的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说”与晚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南北宗论说(约公元1613年春二月,是年董59岁)”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扼要分析了董氏的艺术思想弊端,把粗犷、豪放、雄厚、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

杨牧青所倡导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具体的来说

山水画可分为工笔山水画和写意山水画。工笔的早,写意的晚。工笔内可有写意的成分,写意内也可以有工笔的成分。工写相兼,各有所需所求。然而,写意画可分为小写意与大写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写意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共鸣,因为它画的是最具内涵的文化底蕴,表达的是最具情性的创作者的激情与人生情感的宣泄。同时,它更是中国画各种技法、各种思想的大融合、大包容,其深度非言喻能以表达的!

山水画最早起源于远古人类的摩崖刻画,或用于标记,或以示象形。后来出现在择址选形的地理图画中,也就是最早的堪舆风水学起源。再后来用于军事路线的地图描绘。这些都是上万年、几千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后人不知怎么搞的,却将五帝之一的舜帝(约公元前2277-约公元前2178)同父异母的妹妹“嫘”(又名敤首)称为中国的画祖。汉代刘向在《列女传》中盛赞“嫘”善画,说是"造化在心, 别具神技"。《汉书·古今人物表》中亦有记载,敤首舜妹,最早做画的人。明代朱谋垔《画史会要》中说:"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这些或许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喜欢好古、喜欢托古、喜欢编故事的文化惯例罢了,在此就不多究了。

据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说法,用毛笔加颜料形式的山水画,真正的是起源于汉末,大量的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中,作为人物画的背景需要而出现的。就好像过去戏曲舞台中要画布景画是一样的道理,为了烘云托月,渲染场景气氛。到了唐时,山水画才与人物、花鸟形成中国画的三大门类,进入到“绘事”种类的重要地位。经五代、宋、元、明、清各朝充实与发展,山水画名家辈出不绝,蔚然大观。特别明代兴起的写意画高潮,从人物、花鸟、山水全面展开,面目焕然一新,以改唐宋时期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今天时代里的整个书画情状比过去、比古人前进了许多许多,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再到视野与技法的创新开拓,都是古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这是非常喜人的。有的人认为,现今的书画家不如古人了,不如过去了,动不动就唐宋如何,元明如何。其实这种悲观的、没落的思想是不需要,只不过是现代人的文化思想表现形式与古人不同了,有些书画家的文化学养不及古人那么深厚而已。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是我最早提出并倡导与实践的一个新的画风,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山水画艺术表现形式。当然,这种新是从传统中出来的,无源之水不可流,无根之树不可活。同时,我也借鉴吸收了西方油画中许多的思想和色彩观念。

原生态本是自然科学界的一个名词,属于生态学范畴,后来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名词,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艺术表现形态。原生态最早用于文化艺术方面的是2005年左右,后来2007年8月至10月期间,我开始动笔撰写有关大写意山水画的艺术理论,经再三揣摩,觉得用“原生态”这三字来为理论开头,是很有意义的。

当时,我也经常阅读《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也上网搜查了许多相关内容,此时无一人提出”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的话题,可谓是我当时独创呵。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网络的迅速传播,加之许多知名书画家的高度关注和展开实际的艺术实践与研究。

同时,也有一些画家不学无术,冒用盗用这个概念,观其画作的内容与原生态的真意想去甚远,牛头不对马嘴。当然,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这种利弊相联的现象,才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有了今天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关注度!恕我在这里不多说了,大家利用闲余时间可去网络上搜索看一看,认真的读一读,多了解一下即可。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作举要>>详见链接:

第一讲:http://www.hdb.com/article/k0xau.html 共30幅作品示例图片

第二讲:http://www.hdb.com/article/m7ga.html 共16幅作品示例图片

第三讲:http://www.hdb.com/article/t5d7.html 共18幅作品示例图片

第四讲:http://www.hdb.com/article/ypb7.html 共21幅作品示例图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艺应作如是观,艺术简介: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民间智库建设推动人,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文化+金融2017年度系列活动策划总监,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的艺术家之一。

先生作无党派社会文艺进步人士,曾在担任中国书画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发起组建人、学术主持,五台山显字崖寺书画交流基地总顾问、佛学文化讲习师,亚太联(AOOCF)执行主席,世和联(WHF)主席团副主席,北京中大智业国际文化发展执行总监等四十余家机构评委、总监、顾问期间,致力书画艺术、国学文化、智库决策的研究、实践、创新与恢宏,参与组织策划活动数百场次,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赞许,获得“和平使者”、“中华文化功德贡献奖”等荣誉。

先生自书画立身以来,以此为业,在数十年的坎坷艺途中闻思践行,佛学、易学、诗词诸多国学相兼共融,笔墨随时代而革新。出入医、易、道、儒、佛,紧跟国家主流文化思想,着眼国际视野,开坛讲座,受众数万人次。书法以“率真”为理念,国画以”原生态大写意”为旨趣,师法多家,路子宽泛,专攻大写意山水,擅草书,通行、楷、隶、篆、榜书诸体,兼及水墨花鸟、人物和彩墨画作,成一代书画大家之风范!

书法、国画作品见拍保利等知名公司,被党政军、企业集团和国际友人珍藏,应邀出席文化商企活动并题赠留念,国内外近万家媒体/刊物有载。撰有《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中国新诗词思想要义》《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心经解悟/序》《中国易学是怎样炼成的》《企业哲学研究导读》《书论约言四则》《还书画界一方净土 书协美协画院应尽快重组改建》《谁是留守儿童的罪魁祸首》《公平正义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告急当前中国三亿多人何处去存亡》等文艺评论、理论研究、杂文诗词、社会时政文稿近百余万字,散见于相关专业刊物和网络,在业内外影响颇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