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从甲骨文是卜辞到非卜辞说随记
1899年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认为当时中药材“龙骨”上契刻的是一种古文字而告知世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附:王懿荣,1845年-1900年,山东烟台人,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后美誉为“中国甲骨文之父”,时任国子监祭酒,令人非常敬仰钦佩的是他“以身殉国”的悲壮之举,其精神光照天地!
1908年第一位以文化人、大学者身份的罗振玉去安阳殷墟考察甲骨文进而研究将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给定性定义为“占卜辞”之后而滥觞至今。
附:罗振玉,1866年-1940年,江苏淮安人,时任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清亡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职,令人惋惜的是他丟掉了民族大义之气节。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其甲骨文著述很重要,后列称“甲骨四堂”之首。
2018年我在前人陈梦家及黄奇逸、璩效武等学者的研究理论结论下,结合我多年的综合研究基础,毅然提出“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一个全新的学术理论观点,以时效于今。
附:陈梦家,1911年—1966年,浙江上虞人,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奇逸,1950年生,四川井研人,四川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弟子。璩效武,1940年生,太湖无锡人,民间学者,著有《甲骨文字辨释》上下册,他是一位悲情的甲骨文研究者,着实令人悲悯而又尊敬!
癸卯十月戊戌录制《杨牧青甲骨文书法示讲系列:甲骨青史》小视频随记,且余之“杨牧青甲骨文书法线上课程”常期招收员,甲骨文学习以书法训练方式为媒介,是“杨牧青艺术文化学术体系”中主力授学课程,辅之以星象天文、地理水文、史哲社科经等相关内容,期以中国文化之瑰宝“甲骨文”能够广播于世界。